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選址遷建項目(一期)階段性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
2019年12月27日,依據國家有關環保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審批部門審批批復等要求,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建設單位)、合肥海正環境監測有限責任公司(驗收監測單位)及3位行業專家組成的驗收工作組對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選址遷建項目(一期)開展階段性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建設單位介紹了該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執行情況,驗收監測單位匯報了驗收監測報告編制情況,驗收工作組對項目現場進行了踏勘,并查閱了有關環保資料,提出意見要求針對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設備進行比對驗收。我院在對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設備進行整改、比對驗收后,2020年9月20日經驗收組進一步審查形成如下驗收意見:
一、工程建設基本情況
(一)建設地點、規模、主要建設內容
建設地點:本項目位于合肥市新站區陶沖湖區域,東鄰銅陵北路,南鄰淮海大道,西側為東淝河路,北側為玉皇山路;
建設性質:搬遷擴建;
建設內容:建設鼎新樓、門診樓、醫技樓、液氧站、鍋爐房、污水處理站、變電站、一期地下室等一期主體工程,以及配套設施,住院床位數為1000張。
建設規模:本次驗收項目建設了鼎新樓、門診樓、醫技樓、液氧站、鍋爐房、污水處理站、變電站、一期地下室等一期主體工程,住院床位數為1000張。
(二)建設過程及環保審批情況
本項目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9月28日經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皖發改投資函〔2010〕779號文批準立項。我院2010年10月委托合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承擔完成《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醫療集團東區)選址遷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編制工作。2011年2月25日,原安徽省環境保護廳以《關于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選址遷建項目(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環評函〔2011〕165號)文件審批了本項目《報告書》。2013年7月開工建設,2018年8月建成并運行,與其聯動的環境保護設施一并投入運行。
(三)投資情況
實際本次階段性驗收項目總投資80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534萬元,占總投資的0.67%。
(四)驗收范圍
本次針對建設了鼎新樓、門診樓、醫技樓、液氧站、鍋爐房、污水處理站、變電站、一期地下室等一期主體工程,形成住院床位數1000張醫療能力進行驗收。傳染樓、行政樓、教學區臨床教學樓、教學區臨床技能培訓樓、教學綜合樓、學員宿舍樓暫未建設,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
二、項目變動情況
|
序號 |
環評設計內容 |
實際建設情況 |
|
1 |
2棟19層普通病房大樓,每棟建筑面積20000 m2,建成后總床位數900床,傳染病房大樓總床位數100床,總共可容納床位1000張 |
現目前只建設1棟“鼎新樓”病房住院大樓,建筑面積37990m2,總床位數1000床,另一棟“康民樓”病房住院大樓和傳染病房大樓未建 |
|
2 |
本項目環評設計綜合醫院建設一棟3層食堂,并安裝1套廚房油煙凈化設備 |
實際本項目未建設3層食堂,現有食堂位于門診醫技樓負一層,安裝了3套廚房油煙凈化裝置 |
|
3 |
項目設置3臺10噸/小時燃氣鍋爐,2備1用,共用1根8米高的排氣筒排放 |
由于目前部分供熱改為市政供熱,只有食堂和消毒需要鍋爐供熱,故目前建設2臺4t/h燃氣鍋爐(1備1用),共用1根17米高的排氣筒排放 |
|
4 |
污水處理站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接觸消毒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規模為650t/d |
實際污水處理站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接觸消毒污水處理系統,同時污水處理站按規劃設計規模2000張床位產生的廢水以及教學區的生活廢水,故污水處理規模為2440t/d |
|
5 |
針對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惡臭氣體,通過對污水處理池上加蓋板密封,同時在污水站周邊加大綠化,多種植高大喬木,以降低惡臭廢氣的排放 |
實際污水處理站惡臭氣體通過密閉收集經除臭噴淋罐處理后排放 |
|
6 |
環評設計消毒劑為二氧化氯 |
實際建設中使用次氯酸鈉進行消毒 |
其他按照環評內容進行建設,未發生重大變更。
三、環保設施建設情況
(一)廢水
本項目廢水主要為檢驗室廢水、放射科廢水、綜合醫院區生活廢水、醫院食堂廢水、鍋爐軟水制備廢水和中央空調冷卻塔循環廢水。
檢驗室廢水單獨收集處理后交由危廢單位安徽浩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處置,放射性廢水經衰變池預處理,醫院食堂廢水經隔油池處理,綜合醫院區生活廢水經化糞池處理,經預處理后的放射性廢水、醫院食堂廢水和綜合醫院生活廢水匯同鍋爐軟水制備廢水、中央空調冷卻塔循環廢水和其他醫療廢水一起進入自建的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預處理標準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進入陶沖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達標后排放。
(二)廢氣
本項目廢氣主要為綜合院區食堂產生的油煙廢氣、天然氣鍋爐燃燒廢氣和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惡臭氣體。
綜合院區食堂油煙經靜電復合式油煙凈化器處理后排放;天燃氣鍋爐燃燒廢氣通過17m高排氣筒直接排放;污水處理站設置于地下,污水處理池全部采用蓋板密閉起來,采用風機將惡臭氣體引入除臭噴淋罐處理后排放。
(三)噪聲
本項目的噪聲主要為鍋爐房風機、供水水泵以及中央空調冷卻塔等設備運行產生的。
通過對鍋爐風機設備采取基礎減振、墻體隔聲等措施來降低噪聲,同時針對中央空調冷卻塔采取75mm多層復合隔聲板、155mm吸隔聲屏障和出口安裝消聲器等措施來降低噪聲。
(四)固體廢物
本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醫療廢物、離子交換樹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廢活性炭、格珊渣、檢驗室廢液、廢試劑瓶和生活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屬于一般固廢,醫療廢物、離子交換樹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廢活性炭、格珊渣、檢驗室廢液、廢試劑瓶為危險廢物。
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醫療廢物收集后暫存于危廢暫存間交由巢湖市萬山醫療廢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處置并簽訂危廢處置合同,離子交換樹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廢活性炭、格珊渣、檢驗室廢液、廢試劑瓶收集后交由安徽浩悅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處置并簽訂危廢處置合同。
四、環境保護設施調試效果
我院委托合肥海正環境監測有限責任公司于2019年12月7日~12月8日進行了現場驗收監測,監測結果如下:
1、廢水
驗收監測結果表明,廢水總排口pH范圍、COD、BOD5、SS、石油類、動植物油、糞大腸菌群、總余氯、氰化物、LAS、色度、揮發酚、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排放濃度最大日均值均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表2中綜合醫療機構預處理標準限值要求,NH3-N排放濃度日均值滿足陶沖污水處理廠的接管要求。
2、廢氣
驗收監測結果表明:顆粒物的最大排放濃度為3.2mg/m3,二氧化硫的最大排放濃度為9mg/m3,氮氧化物的最大排放濃度為111mg/m3,林格曼黑度小于1,監測結果均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表3中燃氣鍋爐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要求。食堂油煙排氣筒的最大排放濃度為0.67mg/m3,滿足《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 18483-2001)表2中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要求。
無組織廢氣污染因子氨的最大排放濃度為0.06mg/m3,硫化氫的最大排放濃度為0.002mg/m3,臭氣濃度的排放值均小于10(無量綱),監測結果均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GB18466-2005)表3中污水處理站周邊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限值要求。
3、噪聲
驗收監測期間,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北廠界晝、夜間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限值,東廠界(銅陵北路)、南廠界(淮海大道)、北廠界(東淝河路)晝、夜間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限值,敏感點陶沖湖城市廣場的晝、夜間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區標準。
4、固體廢物
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醫療廢物收集后暫存于危廢暫存間交由巢湖市萬山醫療廢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處置并簽訂危廢處置合同,離子交換樹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廢活性炭、格珊渣、檢驗室廢液、廢試劑瓶收集后交由安徽浩悅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處置并簽訂危廢處置合同。
5、排放總量
本項目實際排放總量COD(納管總量)、SO2分別為20.7t/a、0.26t/a,滿足項目環評報告中總量控制建議指標。
五、驗收結論
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選址遷建項目(一期)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保護審查、審批手續完備,基本按照環評及批復的要求落實了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驗收組認為,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選址遷建項目(一期)階段性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合格。
六、后續要求
(1)加強環保設施運行管理和維護,做好環保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更換等相關記錄,確保各項污染物長期穩定達標排放。
(2)進一步規范危廢暫存場所,做好防滲、防漏措施,加強危廢管理。
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2020年9月20日
- 上一篇:關于我司在安徽省社會環境檢測機構技能大比武結果的通知 2020/11/16
- 下一篇:安徽華地融城房地產有限公司長豐縣CF201604地塊(森林語 2020/10/10

